脊柱裂(脊髓发育不良)引起的足部疾患
2016/07/05 14:50:41
一、 脊柱裂(脊髓发育不良)
神经管在脊髓发育期间未能关闭。60%的患病儿童会发展为足部畸形。多数病例中,脚无知觉。
二、脊柱裂(脊髓发育不良)引起的足部疾患类型及治疗方案
1、 倔趾足
• 见于腰椎水平低的患者。继发于小腿腓肠肌与胫骨前部和趾伸肌之间的不平衡。
• 新生儿:通过被动伸展运动来应对畸形。如果僵化,可以考虑用石膏。 矫正后:可能会再次复发。这种情况下,要通过足踝矫形器(AFO)的支撑来控制。
• 手术:建议对那些抗石膏,复发率高,或继发于畸形的脚跟溃烂。 前部肌肉应随后通过骨间膜转移到跟骨。如果脚位于跟骨位置,筋转移到中间。如果脚是弓形,筋则在侧面。手术矫正和石膏矫正后,应该用足踝矫形器(AFO)维持。
2、 马蹄足
• 继发于纤维症和小腿三头肌挛缩。穿鞋困难。
• 轻微畸形可以在出生后前几个月内通过人工操作和石膏进行矫正。必须在白天使用足踝矫形器(AFO),晚上带夹板来维持矫正。
• 严重的畸形无法通过石膏矫正:有必要对筋腱可切除部分实行跟腱割腱术。 最严重的畸形:只能通过跟腱割腱术和切除进行矫正,以及踝关节后囊和距跟关节。必须在白天使用足踝矫形器(AFO),晚上带夹板来维持矫正。
3、 神经性马蹄内翻足
• 大多数的病例:脚非常僵硬,畸形严重。 这样即使矫正状况很良好,复发率也会很高。脚在前三月应持续接受石膏治疗。三个月后未矫正的脚需要手术以完全消除平足。手术矫正后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,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畸形复发。对于年长儿童足僵硬的状况,需要通过距骨摘除术进行矫正。避免进行三方关节融合术,因为失败的可能性很高。
4、神经性垂直距骨
• 继发于瘫痪的肌肉不平衡造成了垂直距骨;先天性垂直距骨发现于有正常肌肉神经支配的患者。脚掌和距骨头部在其足底内侧的突出一起成凸起状。后足外翻,呈马蹄足状,前足外展并背伸。
• 治疗:手术矫正。 手术:在约6个月大的时候实行。 术后:用足踝矫形器(AFO)。
5、 弓形足
• 见于髋骨(属于髋骨,骨盆后壁上的骨头)神经异常的儿童。出生时脚不畸形,但在随后五年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畸形。通常发展为脚趾内扣,并伴随有爪形足畸形。
• 治疗: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可采取轻微的:被动伸展运动和戴矫形器。 严重的:需要足底筋膜,并将趾长伸肌转移到跖骨头部。最严重的:畸形更为僵硬的部位。要纠正畸形,需要第一跖骨和进行跟骨截骨术。所有的更正都需要一个特制的矫形器来维持。
6、 踝关节外翻
• 常见于腰椎神经功能低下的儿童。治疗:由于后足呈外翻,前足必须随其变化。为了弥补这一情况,前足要旋后,后足则被带出外翻,并与胫骨的长轴线成一致。矫形器会考虑到这一旋后的状况。